成語:萬民塗炭
拚音 wàn mín tú tàn
解釋 塗:泥淖;炭:炭火。萬民如同陷入泥淖墜入火海一般。形容廣大百姓陷入極端困苦的境地。
出處 《尚書·仲虺之誥》:“有夏昏德,民墜塗炭。”
例子 其時四野蕭條,萬民塗炭。(清·陳忱《水滸後傳》第二十四回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;指民不聊生
典故
主謂 萬民猶如陷入泥淖或墜入火海一樣。
形容眾多的百姓陷入極端困苦的境遇。
語本《尚書·仲虺之浩》:“有夏昏德,民墜塗炭。”清·陳忱《水滸後傳》24回:“卻說金人羈留二帝,並後妃宗室,盡驅歸北,因追索金銀鍛匹未完,屯紮在駝牟岡,其時四野蕭條,~。”△貶義。
多用於描寫百姓困苦。
→民不聊生 民生凋敝
近義詞 生靈塗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