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投桃報李
拚音 tóu táo bào lǐ
解釋 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,我以李子回贈他。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。
出處 《詩經·大雅·抑》:“投我以桃,報之以李。”
例子 既戒以修德之事,而又言為德而人法之,猶~之必然也。 宋·朱熹《詩集傳》卷十八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互相贈送東西
投,投贈。
一喻善往善來,君王若施善政於民,民則報之以善事。
《詩經》的一篇說,修明你的德行,使它完善美好。
謹慎你的儀表,不要失去禮貌。
不犯錯誤不殘暴,沒有人們不仿效。
投給我的是鮮桃,給他李子作答報。
說那個小羊生了角,實在是混帳家夥在胡鬧。
一喻為相互之間情誼深長,互有贈送。
《詩經》的又一篇說,她贈我木瓜,我給他佩玉,不是為報答呀,隻因為親密。
她贈我木桃,我送她美玉,不是為報答呀,隻因為親密。
她贈我木李,我送他寶玉,不是為報答呀,隻因為親密。
【出典】:《詩經·大雅·抑》:“辟爾為德,俾臧俾嘉。淑慎爾止,不愆於儀。不僭不賊,鮮不為則。投我以桃,報之以李。彼童而角,實虹小子。” 《詩經·衛風·木瓜》:“投我以木瓜,報之以瓊琚。匪報也,永以為好也。投我以木桃,報之以瓊瑤,匪報也,永以為好也。投我以木李,報之以瓊玖。匪報也,永以為好也。”
【例句】:明·高濂《玉簪記·結告婚姻》:“村家行徑,強尼姑向空門結姻。隻指望報李投桃,那顧他禮佛看經。” 清·薛福成《論添設香港領事……書》:“竊謂中國此時正宜兩利俱存,於投桃報李之中,寓鑒空衡平之意。”
近義詞 禮尚往來
英語 return a favor with a favor
日語 ももを贈(おく)られたら返禮(へんれい)にすももを送(おく)る,親密(しんみつ)に艕際(こうさい)することの例(たと)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