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禮尚往來
拚音 lǐ shàng wǎng lái
解釋 指禮節上應該有來有往。現也指以同樣的態度或做法回答對方。
出處 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禮尚往來。往而不來,非禮也;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”
例子 雯青顧全同僚的麵子,也隻好禮尚往來,勉強敷衍。(清·曾樸《孽海花》第六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人際關係
歇後語 投桃報李;正月間走親戚
故事 春秋時期,孔子在家收弟子開壇講學,引起了魯定公的重視,經常到宮中講學。季府的總管陽虎特地去看望孔子,孔子借故不見他。一次特地給孔子留下一隻烤乳豬,知道孔子最講究禮尚往來的,終於得到孔子的回訪
意謂禮貴有來有往。
古人認為,禮節要注重互相來往,有往無來,不合於禮;有來無往,也不合於禮。
人類社會,有禮約束,社會就安定,無禮約束,就會動蕩。
【出典】: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禮尚往來,往而不來,非禮也;來而不往,亦非禮也。人有禮則安,無禮則危。”
【例句】:宋·胡寅《斐然集》四《寄唐堅伯詩》:“禮尚往來思報玖,情深汲引屢拋磚。”
英語 courtesy demands reciprocity
日語 禮は往來(おうらい)をたっとぶ
德語 Hǒflichkeit beruht auf Gegenseitigkei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