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民不可與慮始,而可與樂成
拚音 mín bù kě yǔ lǜ shǐ ér kě yǔ lè chéng
解釋 慮:謀劃。始:事業的開端。樂成:歡慶成功。`16``1`不能跟一般人商量創新的事,隻可在事後跟他們一起樂享其成。語出《商君書.更法》:“語曰:‘愚者闇於成事,知者見於未萌。民不可與慮始,而可與樂成。’”也引作〔民可以樂成,不可與慮始〕、〔可以樂成,難與慮始〕、〔難與慮始,可與樂成〕。《史記.滑稽列傳》:“當其時,民治渠少煩苦不欲也,豹曰:‘民可以樂成,不可與慮始。今父老子弟雖患苦我,然百歲後,期令父老子孫思我言。’”《文選.劉歆〈移讓太常博士〉》:“夫可以樂成,難與慮始,此乃眾庶之所為耳。”李善注:“太公《金匱》曰:‘夫人可以樂成,難以慮始。’”唐.劉知幾《史通.邑裏》:“蓋語曰:‘難與慮始,可與樂成。’夫以千載遵行,持為故事,而一朝糾正,必驚愚俗。”宋.蘇軾《上皇帝書》:“議者必謂民可與樂成,難與慮始,故勸陛下堅執不顧,期於必行。此乃戰國貪功之人,行險徼幸之說。”也單引〔難與慮始〕。《宋書.武帝紀中》:“夫人情常難與慮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