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民胞物與
拚音 mín bāo wù yǔ
解釋 民為同胞,物為同類。泛指愛人和一切物類。
出處 宋·張載《西銘》:“民吾同胞,物吾與也。”
例子 那裏有一個是認真存了“仁人測隱”之心,行他那“民胞物與”的誌向,不過都是在那裏邀福。(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十五回
語法 作賓語;指泛愛的一切人和物
典故
宋 張載《西銘》:“民吾同胞,物吾與也。”意謂世人皆為我的同胞,萬物俱是我的同輩。
後因以“民胞物與”謂泛愛一切人和物。
明 徐渭《義塚募文》:“坐觀蟻穿鳥啄之慘,竟何民胞物與之仁?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十五回:“大凡世上肯拿出錢來做善事的,那裏有一個是認真存了仁人惻隱之心,行他那民胞物與的誌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