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室怒市色
拚音 shì nù shì sè
解釋 室:家;市:指在外麵;色:臉色。指在家裏受氣,到外邊遷怒於人。
出處 《左傳·昭公十九年》:“諺所謂‘室於怒,市於色’者,楚之謂矣。”《戰國策·韓策二》:“怒於室者色於市,今公叔怨齊無奈何也。”
例子 百年一僨老虎走,~還猖狂。 元·郝經《居庸行》
語法 作謂語;指遷怒於人
典故
《左傳.昭公十九年》:“令尹子瑕言蹶由於楚子曰:‘彼何罪?諺所謂“室於怒市於色”者,楚之謂也,舍前之忿可也!’乃歸蹶由。
”
公元前五三七年,楚靈王率兵伐吳,被吳人擊敗。
此次戰爭,楚無功而還,隻捕捉了吳王餘昧(《左傳》稱夷末)之弟蹶由,帶回楚國,一直不肯釋放歸國。
楚令尹子瑕認為,蹶由無罪,應該釋放,故用當時的諺語對楚王進行諷諫。
所謂“室於怒市於色”,是“怒於室者色於市”的倒裝句。
意思是說,在家裏生了氣,到街市上去罵人。
後泛指遷怒於人。
《元詩選》郝經《居庸行》:“百年一僨老虎走,室怒市色還猖狂。”
近義詞 遷怒於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