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屍居餘氣
拚音 shī jū yú qì
解釋 餘氣:最後一口氣。象屍體一樣但還有一口氣,指人將要死亡。也比喻人暮氣沉沉,無所作為。
出處 《晉書·宣帝紀》:“司馬公屍居餘氣,形神已離,不足慮矣。”
例子 彼屍居餘氣,不足畏也。(唐·杜光憲《虯髯客傳》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人行將死亡
形容奄奄一息,隻剩下一口氣,象死屍一樣。
後也用來形容飽食終日,無所事事的人。
典出三國司馬懿之事跡。
司馬懿(179-251年)字仲達,河內溫縣(今河南溫縣西)人,出身士族,初為曹操主簿,多謀略,善權變,深受信任。
魏明帝曹睿時,任大將軍,多次率師抵抗諸葛亮,屢建奇功,為曹魏重臣。
魏景初三年(公元240年),曹睿病重,遺囑司馬懿、曹爽共同輔佐太子曹芳。
曹爽設計將司馬懿升為有職無權的太傅,並將自己的親信何晏、李勝等人安插於要職,兵權盡歸曹氏之手。
司馬懿以退為進,托病在家等待反擊的機會。
齊王曹芳嘉平元年(公元250年),曹爽派親信李勝為荊州刺史,臨行之時以探病為名去見司馬懿。
司馬懿聞知,趕緊摘掉帽子,把頭發弄亂,並當著李勝的麵喝粥,讓粥流了一胸,還裝作耳聾,把荊州說成並州。
李勝果然上當,回去告訴曹爽說:“司馬懿這個老東西隻還有一口氣,形體和精神都已分離,不過是一具活著的僵屍罷了。”曹爽聽了信以為真,不再把司馬懿放在心上。
結果司馬懿東山再起,曹魏政權也被司馬氏篡奪了。
【出典】:《晉書》卷1《宣帝紀》17頁:“勝退告爽曰:‘司馬公屍居餘氣,形神已離,不足慮矣。’……故爽等不複設備。”
【例句】:唐·杜光庭《虯髯客傳》:“(紅拂)曰:‘彼屍居餘氣,不足畏也。’” 清·梁啟超《釋草》:“豺狼當道而問狐狸,彼屍居餘氣者又何貴焉?”
近義詞 氣息奄奄
反義詞 生機勃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