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色衰愛弛
拚音 sè shuāi ài chí
解釋 色:姿色、容顏;弛:鬆懈,衰退。指靠美貌得寵的人,一旦姿色衰老,就會遭到遺棄。指男子喜新厭舊。
出處 《韓非子·說難》:“彌子色衰愛弛,得罪於君。”
例子 及即位數年,~,武惠妃有寵,陰懷傾奪之誌。 宋·司馬光《資治通鑒•唐玄宗開元十年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女性
典故
借指女子因姿色衰減而不受寵愛。
《東周列國誌》第九九回: “不然,他日一旦色衰愛弛,悔無及矣。” ●《韓非子·說難》: “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,衛國之法,竊駕君車者罪刖。彌子瑕母病,人聞,有夜告彌子矯駕君車以出。君聞而賢之,曰: ‘孝哉! 為母之故,忘其犯刖罪。’ 異日,與君遊於果園,食桃而甘,不盡,以其半啗君。君曰: ‘愛我哉!忘其口味以啗寡人。’ 及彌子瑕色衰愛弛,得罪於君,君曰: ‘是故嚐矯駕吾車,又嚐啗我以餘桃。’ 故彌子瑕之行,未變於初也,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者,愛憎之變也。” 刖(yue): 古代一種砍去腳的酷刑。
矯(jiao): 假托君命。
春秋時,衛靈公寵臣彌子瑕,曾私駕君車探母,又曾將吃剩的甜桃獻於靈公。
靈公未予治罪,反加稱賞。
後彌子瑕年老色衰,不再受寵於靈公,又因此兩事而獲罪。
近義詞 色衰愛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