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三人成虎
拚音 sān rén chéng hǔ
解釋 三個人謊報城市裏有老虎,聽的人就信以為真。比喻說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。
出處 《戰國策·魏策二》:“夫市之無虎明矣,然而三人言而成虎。” 三人成虎的故事
例子 正是積毀成山,~。到開皇二十年十月,隋主禦武德殿,宣詔廢勇為庶人。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二回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、分句;指謠言
典故
《戰國策.魏策二》:“龐蔥(一本作龐恭)與太子(指魏國的太子)質(作為人質抵押)於邯鄲,謂魏王曰:‘今一人言市有虎,王信之乎?’王曰:‘否。’‘二人言市有虎,王信之乎?’王曰:‘寡人疑之矣。’‘三人言市有虎,王信之乎?’王曰:‘寡人信之矣。’龐蔥曰:‘夫市之無虎明矣,然而三人言而成虎。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,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。願王察之矣。’王曰:‘寡人自為知(這是說自有知識的決斷,不會隨便相信別人話的)。’於是辭行,而讒言先至。後太子罷質,果不得見(指因讒言謗毀,不得複見魏王)。”
“三人成虎”是說市中本來無虎,由於有人一再傳說,便令人信以為真。
龐蔥舉“三人成虎”為例,是為了說服魏王不要聽信讒言。
後以此喻指人言可畏;流言雖然虛浮無據,但傳聞一多,時間一長,就足以聳動視聽了。
《樂府詩.折楊柳行》:“三夫成市虎,慈母投杼趨。”
反義詞 眼見為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