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九牛二虎之力
拚音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
解釋 比喻很大的力氣。常用於很費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場合。
出處 元·鄭德輝《三戰呂布》楔子:“兄弟,你不知他靴尖點地,有九牛二虎之力,休要放他小歇。”
例子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把這件事弄妥了,未曾涉訟。(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七十七回)
語法 作賓語;比喻極大的力量
典故
《詩.邶風.簡兮》:“有力如虎,執轡如組。”《列子.仲尼》:“吾之力者,能裂犀兕之革,曳九牛之尾。”後因以“九牛二虎之力”比喻極大的力量。
元 鄭光祖《三戰呂布》三折:“兄弟,你不知他靴尖點地,有九牛二虎之力,休要放他小歇。”
反義詞 舉手投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