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忍辱負重
拚音 rěn rǔ fù zhòng
解釋 為了完成艱巨的任務,忍受暫時的屈辱。
出處 《三國誌·吳書·陸遜傳》:“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稱,能忍辱負重故也。”
例子 胡仇歎道:“‘忍辱負重’。鄭兄,真不可及!”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人能夠承擔重任
忍受屈辱,擔負重任。
陸遜(183-245年),字伯言,吳郡吳縣華亭(今上海市鬆江)人。
出身江南士族。
孫策之婿,少倜儻,多謀略,助呂蒙襲取荊州,殺蜀將關羽。
蜀漢先主章武二年(222年),劉備為關羽報仇,親率大軍攻打東吳,連陷諸城,聲勢浩大。
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,統兵五萬抵抗劉備。
兩軍相拒於夷陵(今湖北宜昌東)。
陸遜采取避敵鋒芒,以逸待勞之計,堅守不戰,時諸將皆欲速戰,以為陸遜膽怯,不聽指揮,各行其是。
陸遜遂召集諸將嚴加訓誡,他說:“劉備天下聞名,曹操都怕他,這是一個強敵,我們應當和睦團結,共滅劉備,以報答國恩。我隻是一介書生,但受命於主上。國家之所以讓我指揮全部兵將,是因為我有些可取之處,能夠忍受一時屈辱而擔負破敵重任。”後由於劉備輕敵,加之陸遜指揮得當,終於大敗劉備。
【出典】:《三國誌·吳書》《陸遜傳》卷58第1347頁:“當禦備時,諸將軍或是孫策時舊將,或公室貴戚,各自矜恃,不相聽從。遜案劍曰:‘劉備天下知名,曹操所憚,今在境界,此強對也。……仆雖書生,受命主上。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稱,能忍辱負重故也。’”
【例句】:清·吳妍人《痛史》19回:“胡仇歎道:‘忍辱負重,鄭兄,真不可及!’” 清·曾樸《孽海花》27回:“以後還望中堂忍辱負重,化險為夷;兩公左輔右弼,折衝禦侮。” 茅盾《喜劇》:“我也無非遵守著‘忍辱負重’的古訓,寧可讓你們罵一聲反革命。”
反義詞 忍無可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