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人眾勝天
拚音 rén zhòng shèng tiān
解釋 聚集眾人的力量,可以戰勝大自然。
出處 《史記·伍子胥列傳》:“吾聞之,人眾者勝天,天定亦能破人。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指申包胥對伍員(即伍子胥)說:人多可以勝過天意。
後以此典指人可以憑自己的知慧和群眾的力量戰勝自然。
申包胥,申氏,名包胥(一作勃蘇),也叫棼冒勃蘇。
他是春秋時楚國貴族,楚君蚡冒的後代,又稱王孫包胥。
他和伍員是知交。
公元前506年,伍員幫助吳王率兵攻破楚國都城郢(yǐng影),這時楚平王已死,楚昭王逃跑,伍員為報冤殺父兄之仇,他挖開楚平王的墳墓,拖出他屍體,鞭打三百下。
在戰亂時,申包胥逃避到山裏,派人對伍員說:“您這樣報仇,未免太過分了吧!我聽說:‘人多可以勝天,天的意誌也能夠毀壞人。’”伍員也駁斥了申包胥的這種指責。
此典又作“人定勝天”。
【出典】:《史記》卷66《伍子胥列傳》2176頁:“申包胥亡於山中,使人謂子胥曰:‘子之報仇,其以甚乎!吾聞之:人眾者勝天,天定亦能破人。’”
【例句】:宋·劉過《龍川集·襄陽歌》:“土風沉渾士奇傑,烏烏酒後歌聲發。歌曰人定兮勝天,半壁久無胡日月。” 金·劉祁《歸潛誌》十二:“人定亦能勝天。” 清·蒲鬆齡《聊齋誌異·蕭七》:“彼雖不來,寧禁我不往,登門就之,或人定勝天不可知。” 馬識途《我們打了一個大勝仗》:“他們公而忘私,國而忘家,置個人安危而不顧,充分發揮了人定勝天的無比威力,打了一個大勝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