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求之不得
拚音 qiú zhī bù dé
解釋 想找都找不到。原指急切企求,但不能得到。後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。
出處 《詩·周南·關雎》:“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”
例子 豈有此理!你老弟台肯栽培,那是求之不得的,那裏有甚委屈的話。(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九十九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用於迫切希望的事情
典故
原指青年男子追求戀人而不得的失意心情,後則泛指沒有能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。
古代民歌有:水中的鳥兒成雙地唱,在那河中小島上。
那美麗善良的姑娘啊!哥哥想和她結鴛鴦。
長長短短的水中菜,撈了這根撈那根。
那美麗善良的姑娘啊!夢中都在縈繞我的心。
追求她啊追不上,做夢時都把她想。
長長的夜,夜長長,翻來複去不能忘。
【出典】:《詩經·周南·關雎》:“關關雎鳩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。參差荇菜,左右流之。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。求之不得,寤寐思服。悠哉悠哉,輾轉反側。”
【例句】: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有業屨於片牖上,館人求之弗(不)得。” 南宋·文天祥《正氣歌》:“鼎鑊甘如飴,求之不可得。”
近義詞 夢寐以求
反義詞 舉手可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