拚音
qiǎo lì míng mù
解釋
變著法定出一些名目來達到某種不正當的目的。
出處
清·昭梿《嘯亭雜錄·卷三·朱白泉獄中上百朱二公書》:“乃星使臨工,以為巧立名目,不容申辯。”
例子
向企業巧立名目收費的做法是不利於企業發展的。
語法
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指敲詐
典故
取巧地出了許多名目,用以達到某種不正當的目的。
《清史稿.諾岷傳》:“上屢飭各省督察有司,耗羨既歸公,不得巧立名目,複有所取於民。”茅盾《為民營出版業呼籲》:“甚至巧立名目,製造黑市。”
近義詞
弄虛作假 , 欺上瞞下
反義詞
實事求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