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起承轉合
拚音 qǐ chéng zhuǎn hé
解釋 起:開頭;承:承接上文加以申述;轉:轉折;合:結束。泛指文章的做法。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。
出處 清·金聖歎《西廂記讀法》:“有此許多起承轉合,便令題目透出文字。”
例子 然而不得已,也隻好起承轉合,上台去說幾句。(魯迅《而已集·通信》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;泛指文章的做法
典故
舊時詩文寫作結構章法方麵的術語。
“起”是開端,“承”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,“轉”是轉折,從正麵反麵立論,“合”是結束全文,與開始所提的問題合拍。
泛指文章的作法。
有時比喻固定、呆板的公式。
魯迅《而已集.通信》:“命題作文,我最不擅長,否則,我在清朝不早進了秀才了麽?然而不得已,也隻好起承轉合,上台去說幾句。”
近義詞 承上啟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