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寧為玉碎,不為瓦全
拚音 nìng wéi yù suì bù wéi wǎ quán
解釋 寧做玉器被打碎,不做瓦器而保全。比喻寧願為正義事業犧牲,不願喪失氣節,苟且偷生。
出處 《北齊書·元景安傳》:“豈得棄本宗,逐他姓,大丈夫寧可玉碎,不能瓦全。” 寧為玉碎,不為瓦全的故事
例子 咱們寧為玉碎,不為瓦全。能突圍就突圍,萬一出不去,他們拚到底吧。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二章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指人的個性
寧願作為珍貴的玉器被打碎,也不願作微賤的瓦片以求得保全。
比喻為堅持真理、正義寧可去死,也不苟且偷生。
公元550年,東魏權相高洋,廢孝靜帝元見善自立,建立了北齊政權。
就在這一年,天空出現了日食。
古人迷信,把日食看作災難的預兆。
高洋很害怕,擔心自己會像東漢時的王莽一樣,奪了劉家的天下又被劉氏殺掉,於是下令把元室及近親七百餘人全部殺死,拋屍渭河,河中之魚食人屍體,以至於人們幾年不吃渭河中的魚。
麵對殺戮,元氏的遠房宗族一個叫元景安的提出改姓高氏,以求保全性命,元景皓堅決反對說:“怎麽能丟棄自己的宗族,改姓別人姓氏呢?大丈夫寧可作為玉器被打碎,也不能為了保全而去作瓦片。”高洋聽到元景安的告密後,殺死了元景皓。
但他的義節卻使人懷念。
【出典】:《北齊書·元景安傳》卷41,544頁:“景皓雲:‘豈得棄本宗,逐他姓,大丈夫寧可玉碎,不能瓦全。’”
【例句】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1卷12章:“咱們寧為玉碎,不為瓦全。能突圍就突圍,萬一出不去,跟他們拚到底吧。”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56:“隻要中國人肯抱定寧為玉碎,不求瓦全的精神抵抗暴敵,中國就不會滅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