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流芳百世
拚音 liú fāng bǎi shì
解釋 好的名聲永遠流傳下去。
出處 《三國誌·魏誌·後妃傳》:“並以聖明,流芳上世。”《晉書·桓溫傳》:“既不能流芳百世,亦不足複遺臭萬載耶!”
例子 將軍若扶漢室,乃忠臣也,青史傳名,流芳百世。(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九回)
語法 作謂語;指好名聲
典故
謂美名長遠流傳後世。
宋魏慶之《中興詞話·張仲宗》:“二公雖見抑於一時,而流芳百世,視秦檜猶蘇合香之於蜣螂丸也。 ” ●東漢酈炎《對事》:“夫四王之輕命致國乎,季子謂其能流慶百世。季子不受,內有篡煞之亂,外致滅亡之禍。雖知潔己之可為,不惟宗廟之絕祀,其痛矣。” 慶: 福。
後多作 “芳” 。
惟:思慮。
春秋時,吳王諸樊之弟季劄(又稱公子劄、季子)為人端謹,有遠見,多次推讓君位,並曾認為夏禹、商湯、周文王、周武王的福澤能永遠流傳後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