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立地書櫥
拚音 lì dì shū chú
解釋 比喻人讀書多,學識文博。
出處 《宋史·吳時傳》:“每於為文,未嚐屬稿,落筆已成,兩學目之曰立地書櫥。”
語法 作賓語;比喻學識淵博的人
故事 北宋時期,華州鄭縣令吳時學識淵博,辦事靈活,他提出的“移兵就食”為朝廷節約了大量的人才物力。他經常上書宋徽宗提出許多合理化建議。後來被調到京城做官,國子監的人與他接觸後都認為他學識淵博,尊稱他為“立地書櫥”
典故
指藏書多的高大書櫥。
比喻讀書多,學識廣博的人。
也比喻那些隻會死記硬背的書呆子。
《宋史.吳時傳》:“敏於為文,未嚐屬稿,落筆已就,兩學目之曰‘立地書櫥’。”(兩學:指宋代的國子生、太學生,前者是京朝七品以上官員的子孫,後者是八品以下官員和平民的優秀子弟。) 另有【兩腳書櫥】。
明.張岱《夜航船序》:“偶問及一事,則人名高爵年號地方,枚舉之未嚐少錯。學問之富,真是兩腳書櫥,而其無益於文理考據,與彼目不識丁之人無以異也。”清.葉燮《原詩.內篇下》:“俗諺謂為兩腳書櫥,記誦日多,多益為累,及伸紙落筆時,胸如亂絲。”
近義詞 著腳書樓 , 碩學鴻儒
反義詞 一字不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