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理所當然
拚音 lǐ suǒ dāng rán
解釋 按道理應當這樣。
出處 隋·王通《文中子·魏相篇》:“非辯也,理當然耳。”
例子 善者福而惡者禍,理所當然。(明·趙弼《續東窗事犯傳》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理應如此
歇後語 公雞不下蛋;騾子不下兒
典故
隋.王通《中說.魏相》:“非辯也,理當然爾。”當然:應當這樣。
後以“理所當然”謂按道理應當這樣。
《朱子語類》卷六○:“性不是有一個物事在裏麵喚做性,隻是理所當然者便是性。”明.沈采《千金記.訛傳》:“孩兒,夫婦之情,理所當然。”《說嶽全傳》七三回:“善者福,惡者禍,理所當然;直之升,屈之沉,亦非謬矣。”葉聖陶《某城紀事》:“現在繼續努力,這是理所當然。”亦作“理固當然”。
宋.蘇軾《始皇論中》:“始皇既並天下,分郡邑,置守宰,理固當然。”
英語 go without saying
日語 理の當然(とうぜん)。あたりまえである
德語 selbstverstǎndlic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