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有話即長,無話即短
拚音 yǒu huà jí cháng wú huà jí duǎn
解釋 講的多就多講,講的少就短講。
出處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全傳》第二十四回:“有話即長,無話即短,不覺過了一月有餘。看看是十一月天氣,連日朔風緊起,四下裏彤雲密布,又早紛紛揚揚飛下一天瑞雪來。”
例子 ~,不覺光陰似箭,日月如梭,又在王主人家住了半年之上。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卷二十八
語法 作謂語、分句;用於說話等
典故
舊小說中的套語,常用於略敘時。
語出《水滸全傳》二四回:“有話即長,無話即短。不覺過了一月有餘,看看是十一月天氣。連日朔風緊起,四下裏彤雲密布,又早紛紛揚揚,飛下一天大雪來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一七回:“說書的隻得一張口,說不及八麵的話,隻得‘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’,一筆勾消,作一個‘有話即長,無話即短。’”
近義詞 有話便長,無話就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