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
拚音 yòng zhī zé xíng shě zhī zé cáng
解釋 任用就出來做事,不得任用就退隱。這是早時世大夫的處世態度。
出處 《論語•述而》:“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,唯我與爾有是夫。”
語法 作定語;用於處事
典故
用:任用。
行:實行。
舍:不用。
藏:退隱。
古代儒家的一種處世態度。
意思是任用時就出來幹一番事業,不用時就退而隱居。
語出《論語.述而》:“子謂顏淵曰:‘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,唯我與爾有是夫!’”《後漢書.馮衍傳》:“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,進退無主,屈申無常。”《隋書.蘇威傳》:“治書侍禦史梁毗以威領五職,安繁戀劇,無舉賢自代之心,抗表劾威。上曰:‘蘇威朝夕孜孜,誌存遠大,舉賢有闕,何遽迫之?’顧謂威曰:‘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,唯我與爾有是夫!’”《舊唐書.柳公綽傳》:“唯上智則研其慮,博其聞,堅其習,精其業。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。”也單引〔用之則行〕。
唐.許詢《授杜淮南節度使製》:“禮樂文身,守而勿失;政刑體要,用之則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