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易衣而出,並日而食
拚音 yì yī ér chū bìng rì ér shí
解釋 易:更換;並日:兩天並成一天。隻有一件衣服比較體麵,誰外出就換上;一天的飯食分作兩天吃。比喻非常窮困。
出處 《禮記•儒行》:“儒有一畝之宮,環堵之室,篳門圭窬,蓬戶甕牖;易衣而出,並日而食,上答之不敢以疑,上不答不敢以諂,其仕有如此者。”
例子 事覺,策免,章自殺。家無餘財,諸子~。 《後漢書•周章傳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易:更換。
並日:兩天並作一天。
一件衣服幾人共穿,誰外出就換上;一天的飯分作兩天吃。
形容非常貧窮。
語出《禮記.儒行》:“篳門圭窬,蓬戶甕牖,易衣而出,並日而食。”《初學記》卷一七引杜預《汝南記》:“李充兄弟六人,貧無擔石之儲,易衣而出,並日而食。”《後漢書.周章傳》:“章家無餘財,諸子易衣而出,並日而食。”也單引〔並日而食〕。
一般形容生活窮困。
《初學記》一八引《論語》:“端木賜結駟連騎,以從原憲,憲居蓬蒿之中,並日而食。”清.朱彝尊《錢教諭忘憂草序》:“弟子載贄者少,則並日而食。”有時也形容環境艱苦,物資供應不上。
三國.蜀.諸葛亮《後出師表》:“思惟北征,宜先入南,故五月渡瀘,深入不毛,並日而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