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
拚音 yán zhī zhě wú zuì wén zhī zhě zú yǐ jiè
解釋 言者:說話的人;聞者:聽話的人;足:足以,值得;戒:警惕。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,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
出處 《詩經•大序》:“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。”
例子 《文選•卜商》:“上以風化下,下以風刺上,主文而譎諫,~。”
語法 作賓語、分句;用於批評與自我批評
典故
古代指臣下對君主進行諷諫,進諫的人不會因說話而獲罪,聽話的人卻會從中得到警戒。
語出《文選.卜商〈毛詩序〉》:“上以風化下,下以風刺上,主文而譎諫,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。”晉.潘尼《乘輿箴》:“故箴規之興,將以救過補闕,然猶依違諷諭,使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誡。”《後漢書.李雲傳.讚》:“若夫托物見情,因文載旨,使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,貴在於意達言從,理歸乎正。”唐.魏征《群書治要.序》:“用之當今,足以殷鑒前古;傳之來葉,可以貽厥孫謀,引而申之,觸類而長,蓋亦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。”《宋史.張洞傳》:“時方議濮安懿王稱皇事,英宗曰:‘張洞意諷朕。’宰相韓琦進曰:‘言之者無罪,聞之者足以戒。’英宗意解。”
近義詞 言者無罪,聞者足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