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旁觀者清
拚音 páng guān zhě qīng
解釋 當事人被碰到的問題搞糊塗了,旁邊觀看的人卻看得很清楚。
出處 《舊唐書·元行衝傳》:“當局稱迷,傍觀見審。”
例子 俗話說:“旁觀者清。”這幾年姑娘冷眼看著,或有該添減的去處,二奶奶沒行到,姑娘竟一添減。(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五十五回)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常與“當局者迷”連用
置身於事情局外的人,比當事者看得清楚。
原作“旁觀見審”。
出自唐元行衝之語。
元行衝(653-729年),名澹(dàn淡),以字行。
河南(今河南洛陽)人。
博學多通,尤善音律及訓詁之書。
進士及第。
累遷通事舍人,太常少卿。
開元初曾任岐州刺史、右散騎常侍、東都副留守、大理卿等,但他誌在著作,不願任此類職務,遂改任弘文館學士、國子祭酒等職。
曾編過《魏典》三十篇,並為唐玄宗自注的《孝經》和魏徵所著《類禮》一書撰義疏。
但後者因張說等人的反對,未能在國子學中使用。
為此,他又著《釋疑》篇以自釋。
其中便曾講到“往往當局者迷惑,而‘傍觀見審’。”後人遂作“旁觀者清”。
【出典】:《舊唐書》卷102《元行衝傳》3179頁:“客曰:‘當局稱迷,傍觀見審,累朝銓定,故是周詳,何所為疑,不為申列?’”
【例句】: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9“說起來,下棋的最怕傍人觀看。常言道,傍觀者清,當局者迷。”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55回:“俗語說:‘旁觀者清’,這幾年姑娘冷眼看著,或有該添該減的去處,二奶奶沒行到,姑娘竟一添減。”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26回:“從來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,姐姐細想這寶硯雕弓,豈不是天生地設的兩樁紅定?”
反義詞 當局者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