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科頭跣足
拚音 kē tóu xiǎn zú
解釋 光著頭赤著腳。
出處 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“虎賁之士跿跔科頭。” 《五代史·王彥章傳》:“彥章為人驍勇有力,能跣足履棘行百步。”
例子 科頭跣足不得稽,要與官長修長堤。(田晝《築長堤》)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
典故
《史記.張儀列傳》:“秦帶甲百餘萬,車千乘,騎萬匹,虎賁之士跿跔科頭貫頤奮戟者,至不可勝計。”《新五代史.王彥章傳》:“彥章為人驍勇有力,能跣足履棘行百步。”科頭:光著頭,不戴帽子。
跣足:赤著腳,不穿鞋子。
光頭赤腳。
形容生活困苦或散漫隨便。
宋.田晝《築長堤》詩:“科頭跣足不得稽,要與官長修長堤。”《醒世恒言》卷二九:“盧楠科頭跣足,斜據石榻。麵前放一帙古書,手中執著酒杯。”《海上花列傳》三八回:“樸齋踅過一條五色鵝卵石路,從廂房廊下穿去,隱約玻璃窗內有許多人,科頭跣足,闊論高談。”亦作“科頭赤足”。
明.唐寅《偶成》詩:“科頭赤足芰荷衣,徙倚藤床對夕暉。”亦作“跣足科頭”。
《醒世恒言》卷二九:“盧楠飲了數杯,又討出大碗,一連吃上十數多碗,吃得性起,把巾服都脫去了,跣足科頭,踞坐於椅上。”
近義詞 科頭赤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