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金甌無缺
拚音 jīn ōu wú quē
解釋 金甌:盛酒器,比喻國土。比喻國土完整。
出處 《南史·朱異傳》:“我國家猶若金甌,無一傷缺。”
例子 但各州之地,俱半錯衛屯,半淪苗孽,似非當時金甌無缺矣。(明·徐宏祖《徐霞客遊記·黔遊日記》)
語法 作賓語;比喻國土完整
故事 南北朝時期,大將軍蕭衍殺死南齊的最後一個皇帝蕭寶融後自己稱帝建立梁朝,成為梁武帝。他重用奸臣朱異,北方降將侯景叛亂,他沒有采納謝舉的打落水狗的建議,而稱自己的國家像個沒有缺陷的大金甌,結果被叛軍侯景所殺
典故
唐.李延壽《南史.朱異傳》(卷六二):“反侯景降,敕召群臣延議,尚書仆射謝舉等以為不可許,武帝欲納之,未決,嚐夙興至武德閣口,獨言:‘我國家猶若金甌,無一傷缺,承平若此,今便受地,詎(jù豈)是事宜?脫至紛紜,悔無所及。’”
南朝梁武帝蕭衍把國家比作金甌(古時盛酒器),以金甌無一傷缺比喻國土完整。
後因以用為典故,比喻國家強盛,領土完整。
明.徐宏祖《徐霞客遊記.黔遊日記一》:“但各州之地,俱半錯衛屯,半淪苗孽,似非當時金甌無缺矣。”
近義詞 完整無缺
反義詞 殘山剩水
英語 unimpaired territorial integrit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