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漸入佳境
拚音 jiàn rù jiā jìng
解釋 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,從上到下,越吃越甜。後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。
出處 《晉書·顧愷之傳》:“愷之每食甘遮,恒自尾至本,人或怪之。雲:‘漸入佳境。’” 漸入佳境的故事
例子 行過了許多亭閣,真是個漸入佳境。(明·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八十二回)
語法 作謂語、狀語;表示向好的方麵發展
佳境:美好的境界。
比喻事情逐漸轉好,或比喻興趣越來越濃。
顧愷之(事跡見前“布帆無恙”條)多才多藝,尤以繪畫為精。
相傳顧愷之喜歡鄰居家的女兒,求之不得,便在牆上畫其肖像,用針紮在畫像的心口,那姑娘便患了心痛病,等她答應時,他暗中把針拔去,姑娘的病隨即而愈。
顧愷之不僅才華出眾,畫藝精湛,還有一股癡勁,所以當時的人稱他為三絕:“才絕、畫絕、癡絕。”桓溫死時,有人問他:“你哭的樣子桓溫能看到嗎?”他回答說:“哭聲象巨雷一樣能震開大山,淚象洶湧的大河一樣注入大海。”顧愷之每次吃甘蔗總是從稍部吃起,漸漸吃到根部。
別人感到奇怪,問他為何如此吃法。
他詼諧說:“漸入佳境。”
【出典】:《晉書》卷93《顧愷之傳》2405頁:“愷之每食甘蔗,恒自尾至本。人或怪之。雲:‘漸入佳境。’”
【例句】:宋·葛勝仲《次長清寺》:“鬆筠引幽步,以漸入佳境。” 明·吳承恩《西遊記》82回:“長老攜著那怪,步賞花園,看不盡的奇葩異卉。行過了許多亭閣,真個是漸入佳境。”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38回:“今日忽然現出‘若花’二字,莫非從此漸入佳境?——倒要留意了。”
近義詞 漸至佳境 , 佳境漸入
反義詞 急轉直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