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兼收並蓄
拚音 jiān shōu bìng xù
解釋 把不同內容、不同性質的東西收下來,保存起來。
出處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玉劄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馬勃,敗鼓之皮,俱收並蓄,待用無遺者,醫師之良也。”
例子 對古代文化遺產,要批判地繼承,不能兼收並蓄。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、狀語;指兼容性大
典故
唐 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玉劄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馬勃,敗鼓之皮,俱收並蓄,待用無遺者,醫師之良也。”後以“兼收並蓄”指把性質不同的各種東西都吸收、包羅起來。
宋 朱熹《己酉擬上封事》:“小人進則君子必退,君子親則小人必疏,未有可以兼收並蓄而不相害者也。”
反義詞 不可兼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