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吐珠於澤,誰能不含
拚音 tǔ zhū yú zé shuí néng bù hán
解釋 含:銜在嘴裏。明珠出於水澤,則人人都會取來銜在嘴裏。比喻君權旁落,則人人都要謀奪。
出處 南朝·宋·範曄《後漢書•翟峬傳》:“故孔子曰:‘吐珠於澤,誰能不含。’諭君之權柄外假,則畢竟取以為己利,猶出於澤中,誰能不含。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謂明珠出於水澤,則人皆取而含之。
比喻君權旁落,則人皆謀奪之。
《後漢書.翟酺傳》:“臣恐威權外假,歸之良難,虎翼一奮,卒不可製。故孔子曰:‘吐珠於澤,誰能不含。’”李賢注:“《春秋保乾圖》曰:‘臣功大者主威侵,權並族害己奸行,吐珠於澤,誰能不含。’諭君之權柄外假,則必競取以為己利,猶珠出於澤中,誰能不含取以為己寶也。吐猶出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