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同聲之應
拚音 tóng shēng zhī yìng
解釋 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。指誌趣、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,自然地結合在一起。
出處 《周易•乾》:“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水流濕,火就燥。”
例子 我也想上個折子,作為~。 高陽《慈禧全傳》四十七
語法 作賓語;指意氣相投
典故
謂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。
朱自清《白采的詩——羸疾者的愛》: “這裏深入顯出的工夫,使這樣奇異的主人公能與我們親近,讓我們逐漸的了解他,原諒他,最後和他作同聲之應。” 參見:○同氣相求
近義詞 同聲相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