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神色不撓
拚音 shén sè bù náo
解釋 神態臉色沒有改變。
出處 《舊唐書•徐有功傳》:“常於殿庭論奏曲直,則天厲色詰之,左右莫不悚栗,有功神色不撓,爭之彌切。”
例子 帝怒,立召仁朗麵詰之,至殿門,命去冠帶。仁朗~。 清·畢沅《續資治通鑒》卷七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用於處事
典故
神態臉色無所改變。
《太平廣記》卷三五○引李孜《纂異記》:“庖人炙羊方熟。有黃衫者據盤而坐,仆夫連叱,神色不撓。”亦作“神色不動”。
《太平廣記》卷一六引李複言《續玄怪錄》:“俄而猛虎毒龍,狻猊獅子,蝮蠍萬計,哮吼拿攫而爭前欲搏噬,或跳過其上,子春神色不動。”
近義詞 神色不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