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寧為太平犬,莫作亂離人
拚音 nìng wéi tài píng quǎn mò zuò luàn lí rén
解釋 寧可做太平盛世的狗,也不做戰亂時代的人。用來表示生逢亂世的痛苦心情。
出處 元·施惠《幽閨記》第十九出:“子不能庇父,君無可保臣。寧為太平犬,莫作亂離人”
例子 叫天叫地叫祖宗,惟願不逢韃虜。正是:~!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三
典故
寧可做太平時代的狗,也不做戰亂時代的人。
古代俗語,表示人們生逢亂世的痛苦心情。
元.施君美《幽閨記.偷兒擋路》:“亂亂隨遷客,紛紛避禍民,風傳軍喊急,雨送哭聲頻。子不能庇父,君無可保臣。寧為太平犬,莫作亂離人。”明.馮夢龍《精忠旗.金牌偽召》:“俺每不要啼哭了,少不得收拾包裹,跟隨元帥去。正是:寧為太平犬,莫作亂離人。”《醒世恒言.白玉娘忍苦成夫》:“(程萬裏)每日間見元兵所過,殘滅如秋風掃葉,心中暗暗悲痛。正是:寧為太平犬,莫作亂離人。”明.鄭若庸《玉塊記.擄掠》:“後邊軍馬來得近了,怎麽好?且向茂草叢中躲過他。正是:寧為太平犬,莫作亂離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