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家破人亡
拚音 jiā pò rén wáng
解釋 家庭破產,人口死亡。
出處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“家破人亡,子歸何處。”
例子 朱家從朱老鞏氣死,朱老忠的姐姐跳河自盡,朱老忠隻身闖關東,闖得家破人亡。(梁斌《紅旗譜·代序》)
語法 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常與“妻離子散”連用
典故
家遭毀滅,親人死亡。
形容家庭慘遭不幸。
《景德傳燈錄.澧州樂普山元安禪師》:“問:‘學人擬歸鄉時如何?’師曰:‘家破人亡,子歸何處?’”《醒世恒言》卷二○:“那知霹空降下這場沒影奇禍,弄得家破人亡,父南子北,流落至此!”《官場現形記》一五回:“小人們遭了土匪,一家家家破人亡,那裏還有錢孝敬統領大人!”亦作“人亡家破”。
元.孔文卿《東窗事犯》二折:“枉了你修福利,送的教人亡家破,瓦解星飛。”《醒世恒言》卷一七:“朱信扳指頭一歲起運,細說怎地勤勞,如何辛苦,方掙得這等家事。不想小乙哥把來看得像土塊一般,弄得人亡家破。”亦作“家敗人亡”。
《金瓶梅》八○回:“把人家弄的家敗人亡,父南子北,夫離妻散的,還來上什麽紙兒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