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轟轟烈烈
拚音 hōng hōng liè liè
解釋 轟轟:象聲詞,形容巨大的聲響;烈烈:火焰熾盛的樣子。形容事業的興旺。也形容聲勢浩大,氣魄宏偉。
出處 宋·文天祥《沁園春·題張許雙廟》詞:“人生欻翕雲亡,好烈烈轟轟做一場。”
例子 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覺轟轟烈烈,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來。(清·陳忱《水滸後傳》第一回)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、狀語;形容聲勢浩大
典故
形容正大光明,聲勢浩大。
元.尚仲賢《氣英布》二折:“從今後收拾了喧喧嚷嚷略地攻城,畢罷了轟轟烈烈奪利爭名。”《警世通言》卷四○:“叫那雷神今晚將五雷藏著,休得要驅起那號令,放出那霹靂,轟轟烈烈,使一鳴山嶽震,再鼓禹門開。”《紅樓夢》一○七回:“不過這幾年看著你們轟轟烈烈,我樂得都不管,說說笑笑,養身子罷了。”亦作“烈烈轟轟”。
宋.文天祥《沁園春.至元間留燕山作》詞:“人生翕欻雲亡,好烈烈轟轟做一場。”《警世通言》卷四○:“一個翻江流,攪海水,重重疊疊湧波濤;一個撼乾樞,搖坤軸,烈烈轟轟運霹靂。”《說嶽全傳》三八回:“男兒要遂封侯誌,烈烈轟轟做一場。”葉聖陶《寒假的一天》:“誰真個願意當亡國奴?誰不想烈烈轟轟幹救國?可是也得看看風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