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好事不出門,惡事行千裏
拚音 hǎo shì bù chū mén 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
解釋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,壞事卻傳播得極快。
出處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“僧問紹宗:‘如何是西來意?’紹宗曰:‘好事不出門,惡事行千裏。’”
例子 自古道:“好事不出門,惡事行千裏。”不到半月之間,街坊鄰舍都曉得了。(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四回)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、分句;指壞事比好事傳播快
典故
好事不易為人們知道,壞事卻傳播得很快很廣。
宋.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卷六:“好事不出門,惡事行千裏。士君子得不戒之乎!”也作【好事不出門,惡事傳千裏】。
《水滸傳》第二十四回:“自古道:好事不出門,惡事傳千裏。不到半月之間,街坊鄰舍,都知得了,隻瞞著武大一個不知。”也單作【惡事傳千裏】。
冰心《冬兒姑娘》:“趕緊給她找個婆家罷,‘惡事傳千裏’,她的厲害名兒太出遠了,將來沒人敢要!”
近義詞 好事不出門,惡事傳千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