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好事不出門,惡事傳千裏
拚音 hǎo shì bù chū mén è shì chuán qiān lǐ
解釋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,壞事卻傳播得極快。
出處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4回:“自古道:‘好事不出門,惡事傳千裏。’不到半月之間,街坊鄰舍,都知得了,隻瞞著武大一個不知。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、分句;指壞事比好事傳播快
典故
好事無人宣揚,而壞事卻到處傳播。
形容世人幸災樂禍,缺乏與人為善精神。
語出宋.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卷六:“契丹入夷門,號為曲子相公,諺所謂好事不出門,惡事傳千裏,士君子得不戒之乎?”《金瓶梅》四回:“自古道:‘好事不出門,惡事傳千裏,不到半月之間,街坊鄰舍都曉的了,隻瞞著武大一個不知。”《古今小說.陳禦史巧勘金釵鈿》:“石城縣把這件事當做新聞,沿街傳說。正是:好事不出門,惡事行千裏。”《照世杯.去安南玉馬換猩絨》:“差官道:‘可知好事不出門,惡事傳千裏。我們本官的衙內,看上夫人房中兩個丫鬟,要去偷香竊玉。’”
近義詞 好事不出門,惡事行千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