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國家多故
拚音 guó jiā duō gù
解釋 故:變故,事故。國家總出現重大變故。
出處 《三國誌•魏誌·鍾會傳》:“方國家多故,未遑修九伐之征也。”
例子 太平天國·賴文光《自述》:“六年秋,值~之際……棄文就武,奉命出師江右。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局勢
典故
故:事故,患難。
國家連續出現重大患難。
《三國誌.魏誌.鍾會傳》:“方國家多故,未遑修九伐之征也。”(未遑:沒有閑暇。)太平天國.賴文光《自述》:“六年秋,值國家多故之際……棄文而就武,奉命出師江右。”也作 ① 【國家多難】。
《禮記.檀弓上》:“雖然,吾君老矣,子少(shào),國家多難。”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二十二回:“國家多難……壯年浩誌,請勿銷沉。”
近義詞 國事多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