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不皦不昧
拚音 bù jiǎo bù mèi
解釋 不明不暗。形容恍惚不可捉摸。
出處 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:“一者,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,繩繩不可名,複歸於無物。”
例子 惟恍惟惚,~,莫係於去來,複歸於無物。 南朝·齊·王山《頭陀寺碑文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《老子》:“一者,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,繩繩不可名,複歸於無物。是謂無狀之物,無物之象,是謂惚恍。”後以“不皦不昧”形容恍惚不可捉摸。
南朝 齊 王屮《頭陁寺碑文》:“惟恍惟惚,不皦不昧,莫係於去來,複歸於無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