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公聽並觀
拚音 gōng tīng bìng guān
解釋 多方麵聽取意見和觀察事物。
出處 《三國誌·魏書·蔣濟傳》:“臣竊亮陛下潛神默思,公聽並觀,若事有未見於理而物未周於用,將改曲易調,遠與黃唐角功,近昭文武之跡,豈近習而已哉?”
例子 刑平而公,賞重而信,納用諫官禦史,~,而不蔽於偏至之讒。 宋·王安石《本朝百年無事劄子》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指公正聽取並看待事物
典故
從多方麵聽取意見,全麵觀察問題。
蔣濟,字子通,楚國平阿(今湖北一帶)人。
初從曹操,計退吳兵,解合肥之圍,拜丹陽太守,甚得信任。
魏文帝曹丕時先後任散騎常侍、東中郎將、尚書等職。
齊王曹芳時遷太尉,依附司馬懿,對抗曹爽,進封都鄉侯。
蔣濟頗有遠識,明帝曹睿時,中書監職權太重,遂上疏說:“大臣職權太重時就會危害國家,太親近左右心腹就會被蒙蔽。我希望陛下多潛心思考,從多方麵聽取意見,全麵觀察問題,救過補闕,令各官各行其職,而又沒有權臣。”明帝很讚同,遷之為護軍將軍。
【出典】:《三國誌·魏書》《蔣濟傳》卷14第452頁:“時中書監、令號為專任,濟上疏曰:‘大臣太重者國危,左右太親者身蔽,……臣竊亮陛下潛神默思,公聽並觀,若事有未盡於理而物有未周於用,將改曲易調。’”
【例句】:《南齊書·崔偃傳》:“公聽並觀,申人之冤,秉德任公,理人之屈,則普天之人,爭為之死。” 宋·王安石《本朝百年無事劄子》:“刑平而公,賞重而信,納用諫官禦史,公聽並觀,而不蔽於偏至之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