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福過災生
拚音 fú guò zāi shēng
解釋 幸福到了極點就轉化為災禍。
出處 《晉書•庾亮傳》:“無勞受遇,無與臣比。小人祿薄,福過災生,止足之分,臣所宜守。”
例子 明公功名到此,已無可加,急流勇退,此其時矣。直待福過災生,隻恐悔之無及。(明·淩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九)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指人樂極生悲
亦作“福過禍生”。
享福過度,則生災禍。
樂極生悲之意。
庾亮(289-340年),字元規,潁川鄢陵(今河南鄢陵)人。
東晉初,受命侍讀東官,與溫嶠並為太子布衣之好。
明帝司馬紹繼位,倍受寵信,太寧三年(公元325年),又與王導並受遺詔輔助成帝司馬衍,其妹庾太後臨朝,政事皆決於亮。
後與溫嶠、陶侃擊滅蘇峻、祖約之亂。
陶侃死,代鎮武昌,任征西將軍。
明帝初即位,拜庾亮為中書監,庾亮上表推辭說:“臣是凡庸之人,在國家多難、舊邦喪亂之時追隨先祖渡江逃難求生,沒想到遇到好運。先帝(指晉元帝司馬睿)龍興,對我恩寵異常,又結為婚親。十年之間官職便超過先達,沒有人象我這樣無功而受恩遇。小人我福分淺,享福太過了,就會生出災禍。知足的道理,我應該恪守。”明帝聽從了他的建議,不再要他擔任中書監。
【出典】:《晉書》卷73《庾亮傳》1916頁:“明帝即位,以為中書監,亮上書讓曰:‘……無勞受遇,無與臣比,小人祿薄,福過災生,止足之分,臣所宜守。’”
【例句】:《宋書·謝瞻傳》:“榮冠台府,位任顯密,福過災生,其應無遠。特乞降黜,以保衰門。” 明·湯顯祖《邯鄲記·生寤》:“隻恐福過災生,未肯天從人願。”
反義詞 否極泰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