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息跡靜處
拚音 xī jì jìng chù
解釋 息:止息;跡:行跡,腳印;處:處所。要想不見行跡,隻有自己靜止不動。引申為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。
出處 《莊子·漁父》:“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,舉足愈數而跡愈多,走愈疾而影不離身……不知處陰以休影,處靜以息跡,愚亦甚矣。”
例子 無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處事
典故
息:止息。
跡:行跡,腳印。
處:居處。
要想不見行跡,隻有自己安靜不動。
引申為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。
原作【處靜息跡】。
《莊子.漁父》:“人有畏影惡(wù)跡而去之走者,舉足愈數(shuò)而跡愈多,走愈疾而影不離身……不知處陰以休影,處靜以息跡,愚亦甚矣。”(惡:討厭。數:多次。)
近義詞 處靜息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