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王祥臥冰
拚音 wáng xiáng wò bīng
解釋 王祥臥冰求魚以奉母。比喻子女孝順父母。
出處 你孝順似那~。 ★元·關漢卿《陳母教子》第三折
例子 元·關漢卿《陳母教子》第三折:“你孝順似那~。”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孝子
典故
舊時比喻子女孝順父母。
典出晉人王祥之事跡。
王祥(185-269年),字休征,琅邪臨沂(今山東臨沂)人。
東漢末年,扶母攜弟,隱居三十餘年。
母死後,徐州刺史辟為別駕,舉秀才,累遷大司農。
高貴鄉公曹髦時拜光祿勳,轉司隸校尉。
晉武帝司馬炎時官至太保。
王祥侍父母至孝。
早年喪母,繼母朱氏對他不好,在其父麵前屢說壞話,由是父親也不再愛他。
但王祥卻愈加恭敬小心,父母有病,則日夜守護,睡覺時連衣服也不脫,喂藥時一定要先自己嚐嚐。
一次其母想吃鮮魚,時值天寒地凍,江河都結了冰。
王祥便脫下衣服想破冰抓魚。
冰卻自己裂開,躍出一對鯉魚。
鄉裏人都很驚奇,說是王祥至孝感動了魚兒。
後人即加以發揮,總結出“王祥臥冰”這一典故,倡導人們力行孝道。
【出典】:《晉書》卷33《王祥傳》987頁:“母常欲生魚時,天寒冰凍,祥解衣將剖冰求之,冰忽自解,雙鯉躍出,持之而歸。”
【例句】:元·關漢卿《陳母教子》三折:“你孝順似那王祥臥冰。”
近義詞 臥冰求鯉 , 臥冰求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