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不祥之兆
拚音 bù xiáng zhī zhào
解釋 兆:預兆。不吉利的預兆。
出處 《戰國策•秦策一》:“襄主錯龜數策占兆,以視利害。”北魏·酈道元《水經注》卷一:“汝之生,不祥之證。”
例子 吳學究諫道:“此乃不祥之兆,兄長改日出軍。”(明·施耐庵《水滸全傳》第六十回)
語法 作賓語;指不好的預兆
歇後語 惡狼扒門;雀屎掉在頭頂上
典故
不吉利的預兆。
清.袁於令《西樓記.邸聚》:“小弟初會時,以玉簪贈我,投下跌成兩段,原是不祥之兆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六一回:“店鋪開張交易,供了桓侯,還取他的姓是個開張的‘張’字,若供了壯繆,一麵才開張,一麵便供出那關門的‘關’字來,這不是不祥之兆麽?”
英語 handwriting on the wall
俄語 дурнóе предзнаменовáние
日語 不吉のきざし
德語 bǒses Vorzeich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