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鐵硯磨穿
拚音 tiě yàn mó chuān
解釋 把鐵鑄的硯台都磨穿了。形容立誌不移,持久不懈。
出處 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一折“[混江龍]向《詩》《書》經傳,蠹魚似不出費鑽研。將棘圍守暖,把鐵硯磨穿。”
例子 烏紗白發人爭羨,須知~。 明·王玉峰《焚香記·看榜》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指人的恒心
鐵硯:用鐵鑄成的硯台。
表示刻苦學習。
出自五代後晉桑維翰的事跡。
桑維翰(899-946年)字國僑。
洛陽(今河南洛陽)人。
史載他初次參加進士考試時,主考官以其姓“桑”,與“喪”同音而不取。
有人勸他改由其他途徑求仕,不必再考進士。
他慨然著《日出扶桑賦》以明己誌,並鑄鐵硯表示自己的決心:何時鐵硯磨穿,何時就不再考進士。
後終以進士及第。
後人遂將此事概括為“鐵硯磨穿”或“磨穿鐵硯”。
後晉時桑維翰任集賢殿大學士,同中書門下平章事、知樞密院事。
開運三年(946年)被叛入契丹的將領張彥澤殺死。
【出典】:《新五代史》卷29《晉臣傳第十七·桑維翰傳》319頁:“初舉進士,主司惡其姓,以‘桑’‘喪’同音。人有勸其不必舉進士,可以從佗求仕者,維翰慨然,乃著《日出扶桑賦》以見誌。又鑄鐵硯以示人曰:‘硯弊則改而佗仕。’卒以進士及第。”
【例句】: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一本一折:“將棘圍守暖,把鐵硯磨穿。” 元·範子安《竹葉舟》一折:“坐破寒氈,磨穿鐵硯,自誇經史如流。” 明·王玉峰《梵香記·看榜》:“烏紗白發人爭羨,須知鐵硯磨穿。” 明·葉憲祖《鸞鏡記·勵誌》:“我待磨穿硯鐵,喜從今喚醒莊生蝶,看他年晝錦還家,免教人獨歸昏夜。”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18卷:“詩曰:‘從來資格困朝紳,隻重科名不重人。楚士鳳歌誠恐殆,葉公好龍豈求真。若還黃榜終無分,寧可青衿老此身。鐵硯磨穿豪傑事,春秋晚遇說平津。’”
近義詞 磨穿鐵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