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孫龐鬥智
拚音 sūn páng dòu zhì
解釋 孫:孫臏;龐:龐涓。孫臏、龐涓各以智謀爭鬥。比喻昔日友人今為仇敵,各逞計謀生死搏鬥。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。
出處 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
例子
寧學管鮑分金,休仿孫龐鬥智。
★明·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八十一回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指鉤心鬥角
典故
孫:孫臏,戰國時齊國軍事家。
龐:龐涓,戰國時魏國將軍。
孫臏、龐涓互逞智謀,明爭暗鬥。
據《史記.孫子吳起列傳》記載,孫臏、龐涓曾在一起學習兵法。
龐涓先在魏國為將軍,知道自己不及孫臏,為了阻撓他得用,暗地差人召他來,將他膝蓋骨剔去,不使見人。
孫臏後來暗中溝通齊國使者,被帶到了齊國,極受齊威王的敬重。
魏國攻趙,趙國求救於齊,齊威王便派田忌為大將,孫臏為軍師援趙,結果大敗由龐涓率領的魏軍。
又過了幾年,魏、趙聯合攻韓國,韓國求救於齊,齊威王又派田忌和孫臏去救韓國。
孫臏用計,擊敗魏軍,並逼使龐涓自刎而死。
後用“孫龐鬥智”比喻雙方施展計謀較量高低,也比喻當年的朋友後來變成勾心鬥角的仇敵。
《西遊記》第八十一回:“寧學管鮑分金,休仿孫龐鬥智。”(管、鮑:管仲和鮑叔,春秋時齊國的政治家。)
近義詞 鉤心鬥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