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斷爛朝報
拚音 duàn làn cháo bào
解釋 斷爛:形容陳腐雜亂;朝報:古代傳抄皇帝詔令和官員奏章之類的文件。指陳舊、殘缺,沒有參考價值的曆史記載。
出處 《宋史·王安石傳》:“黜《春秋》之書,不使列於學官,至戲目為斷爛朝報。”
例子 真令人莫名其妙。無怪朱子疑心他不可解,王安石蔑視他為斷爛朝報,要束諸高閣了。(清·曾樸《孽海花》第三十四回)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指無用的資料
典故
元脫脫等撰《宋史.王安石傳》(卷三二七):“初,安石訓釋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周禮》。既成,頒之學官,天下號曰‘新義’。晚居金陵,又作《字說》,多穿鑿傅會,其流入於佛老。一時學者,無敢不傳習。主司純用以取士,士莫得自名一說。先儒傳注,一切廢不用。黜《春秋》之書,不使列於學官,至戲目為斷爛朝報。”
原是說宋代王安石貶低儒家經典《春秋》,視它為陳腐雜亂的官府文書。
後以“斷爛朝報”指那些雜亂陳腐、沒有價值的曆史記載。
魯迅《小說舊聞鈔》:“作者見聞較近,當有所根據,惟敘次散漫,多近乎斷爛朝報,不甚合章回小說體裁焉。”
反義詞 典冊高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