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東道主
拚音 dōng dào zhǔ
解釋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。
出處 《左傳·僖公三十年》:“若舍鄭以為東道主,行李之往來,共其乏困,君亦無所害。”
例子 做為~,一麵忙著歡送即將出征的子弟兵,還一麵忙著接應、招待這些來自各個村莊的鄉親們。 郭澄清《大刀記》第20章
語法 作主語、賓語;指主人
故事 春秋時期,晉國公子重耳重回國執政,為報複鄭國與秦國聯合出兵伐鄭。鄭文公派燭之武去勸秦穆公退兵,說鄭國與秦國不相連,讓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道主去對付晉國,牽製晉國對秦國有好處。秦穆公認為有道理就立即撤軍
本指東路上的主人。
後泛指居停主人,亦稱以酒食請客者為東道主。
公元前630年,秦、晉兩國合兵伐鄭。
在兵臨城下之際,鄭文公派遣燭之武夜往秦營對秦穆公說:“秦晉兩大國攻打鄭國,鄭國肯定滅亡。如果滅掉鄭國對你有好處,你勞師動眾當然值得。但是,晉國在我們兩國之間,要把鄭國收歸秦有,您知道這是無法辦到的。這樣看來,您又何必滅鄭而便宜晉國呢?晉國實力增強一分,您的國力就削弱一分。如果留下鄭國作為東道主,你們如果有使者往來,鄭國可以供應所需物品,這對你們沒有任何壞處……秦穆公聽了這番話非常讚成。立刻與鄭人訂立盟約並派兵幫其把守,自己則率軍而還。
【出典】:《左傳·僖公三十年》:“佚之狐言於鄭伯曰:‘國危矣,若使燭之武見秦君,師必退。’公從之。……見秦伯曰:‘秦、晉圍鄭,鄭既知亡矣。若亡鄭而有益於君,敢以煩執事。越國以鄙遠,君知其難也。焉用亡鄭以倍鄰?鄰之厚,君之薄也。若舍鄭以為東道主,行李之往來,共其乏困,君亦無所害。且君嚐為晉君賜矣,許君焦、瑕,朝濟而夕設版焉,君之所知也。夫晉何厭之有?既東封鄭,又欲肆其西封。若不闕秦,將焉取之?闕秦以利晉,唯君圖之。’秦伯說,與鄭人盟、使杞子、逢孫、楊孫戍之,乃還。”
【例句】:唐·李白《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》:“君為東道主,於此臥雲鬆。” 明·王世貞《弇州山人四部稿》一二四《複楊都督書》:“武林遊目,大是佳事,況重之以東道主哉”!
近義詞 東道主人
英語 host
日語 主人役(しゅじんやく)
德語 Gastgeb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