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掂斤播兩
拚音 diān jīn bō liǎng
解釋 掂、播:托在掌上試輕重。比喻在小事情上過分計較。
出處 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任憑人說短論長,他不怕掂斤播兩。”
例子 給他看也是枉然,非但不能照辦,還要掂斤播兩,說些不相幹的話。(《晚清文學叢鈔·糊塗世界》第十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過分計較
歇後語 賣肉的不帶秤
典故
較量輕重。
也用以比喻品評優劣或形容過分計較。
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》一本二折:“盡著你說短道長,一任待掂斤播兩!”《醒世姻緣傳》二六回:“雖是那主人家黑汗白流掙了來,自己掂斤播兩的不舍得用,你卻這樣撒潑,也叫是罪過。”亦作“掂斤抹兩”。
明.朱有燉《小桃紅》一折:“他更有截長補短的釘人釘,掂斤抹兩的稱人秤。”亦作“掂斤估兩”。
《隋唐演義》九六回:“一飯之恩,報以千金,豈是掂斤估兩的事?”
近義詞 斤斤計較
英語 argue about little detail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