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賊臣亂子
拚音 zéi chén luàn zǐ
解釋 指心懷異誌、為奸作惡的人。
出處 南朝·梁·蕭子顯《南齊書·崔慧景傳》:“臣竊惟太祖、高宗之孝子忠臣,而昏主之賊臣亂子者,江夏王與陛下,先臣與鎮軍是也。”
例子 無
語法 作賓語、定語;用於書麵語
典故
《南齊書.崔偃傳》:“臣竊惟太祖、高宗之孝子忠臣,而昏主之賊臣亂子者,江夏王與陛下、先臣與鎮軍是也。”
賊臣,叛亂之臣。
亂子,忤逆之子。
“賊臣亂子”,是指心懷異誌、危害邦國的惡人。
賊臣亂子,義同賊子亂臣或亂臣賊子。
“亂臣賊子”典出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成《春秋》而亂臣賊子懼。”《後漢書.董卓傳》中有“亂臣賊子未有如汝者”,此是指叛臣李催。
《敦煌變文集.降魔變文》:“賊臣逆子設陰謀,慮恐國破人消滅。”
反義詞 孝子忠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