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:抓耳撓腮
拚音 zhuā ěr náo sāi
解釋 撓:搔。抓抓耳朵,搔搔肋幫子。形容心裏焦急而無法可想的樣子。
出處 明·淩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十一:“大郎聽罷,氣得抓耳撓腮,沒有是處。”
例子 孫悟空在旁聞講,喜得他抓耳撓腮,眉花眼笑。(明·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二回)
語法 作謂語、定語;用於人焦急、生氣、心亂等
典故
抓抓耳朵,搔搔腮幫子。
形容人在喜悅、生氣、焦急或苦悶時的神情。
《西遊記》二回:“孫悟空在旁聞講,喜得他抓耳撓腮,眉花眼笑。”《歧路燈》七四回:“我心中這個焦法,抓耳撓腮,也不敢對你妗子說。”老舍《趙子曰》六:“趙子曰抓耳撓腮的在屋裏等著。”亦作“抓耳搔腮”。
《鏡花緣》一八回:“多九公隻急得抓耳搔腮,不知怎樣才好。”《文明小史》五一回:“饒鴻生那裏經見過這種境界?直喜得他抓耳搔腮。”亦作“爬耳搔腮”。
魯迅《且介亭雜文二集.徐懋庸作〈打雜集〉序》:“這一段話,我是和不是東西之流開開玩笑的,要使他爬耳搔腮,熱刺刺的覺得他的世界有些灰色。”
反義詞 鎮定自若